30.5.12

周年会庆纪念暨鲁班诞辰庆典

 正当本会今年会庆即将来临之际,特刊出往年两位会长曾撰写过的有关我会的会庆纪念日与鲁班先师的关系渊源,藉此以让后辈对每年的会庆纪念日有所了解。

24.5.12

温州特色小吃(六)

温州特色小吃 - 瓯柑

在温州重午该日,特别之处是要剥瓯柑吃的。民间传言,重午瓯柑胜羚羊,在重午吃瓯柑,清热解毒。 瓯柑是温州的特产,它的味蕾很独特,先苦后甜。有温州诗人赞道:先苦后甜堪品味,个中三昧似人生。苦尽甘来下的温州人也是独特的,先民就已经创造出灿烂的瓯越文化。瓯居海中,其人善贾。历史上的温州人,浑身上下到处充满商业细胞,殚精竭虑地包装和推销瓯柑。

(* 这瓯柑看来除了清毒热解热外,原来还有此特别寓意。)

温州特色小吃(五)

温州特色小吃 - 灯盏糕

灯盏糕是浙江温州的特色名点,一种油炸食品,历史悠久。据说在元末明初刘伯温义军攻温州城的和城内义军联络暗号,为等斩糕(意为缚好内蒙古人),温州俗话等斩灯盏是同音。另据传清光绪末年,温州人陈大姆、陈碎姆两兄弟,在东门陡门头设摊炸灯盏糕。内馅是猪腿肉和黄屿萝卜丝,外皮用新黄豆和米粉浆拌和,采用鲜猪油炸制。因外形酷似古代扁圆形的菜油灯盏,故得名灯盏糕
灯盏糕外皮松脆,圆边酥软,内馅爽口,独具风味。外皮原料为大米与黄豆浸泡后磨成的米浆,肉馅以萝卜刨成的细丝为主料加上猪腿肉和鸡蛋,用新鲜的猪油炸制。制作时先将大米、黄豆浸泡二个小时,然后磨成米浆,调入细盐、味精、葱花、搅拌调匀。用汤匙舀一匙米浆到特制的圆勺内,沉入已沸的油锅中。油炸时,漫溢成圆状的米浆在沸油中迅速发酵,充气成圆球形,渐离圆勺浮出油面,到通身金黄时即熟。二: 灯盏糕的种类:
灯盏糕分为三种,一种是温州的灯盏糕,江州的灯盏糕和陡门头灯盏糕。

(* 这道看样子应该很酥脆!)

温州特色小吃(四)

温州特色小吃 - 县前汤团

原名郑德大汤团,始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相传至今,久盛不衰。温州人视吃汤团为吉祥,历来有汤团待客的风俗习惯。市区青年订婚要向亲友赠送汤团券,以示结缘志喜。华侨归国更视吃汤团为故乡情。县前汤团选用上等糯米制作,煮而不破,口感细腻,独负盛名。每碗8只,恰到好处。有10多个品种,麻心汤团香甜可口。擂沙汤团味醇爽口,鲜肉汤团入口咬开便有一股香汁流出,鲜美无比,这3个品种最受人喜爱。1998年12月,国内贸易部在杭州举办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县前汤圆店的麻心汤圆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 这道小吃,卖相似乎很不错。)

温州特色小吃介绍(三)

温州特色小吃 - 鱼丸

以新鲜鮸鱼肉为主料,切成细条,用酒,味精,盐渍片刻,加白淀粉,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食时将原汤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葱花。温州大街小巷都有许多鱼丸店摊。1998年12月,温州酒家的鱼丸以其风味佳,有特色,同县前汤圆麻心汤圆一起被认定为"中华小吃"


(* 这道小吃,也别有风味。)

温州特色小吃介绍(二)

温州特色小吃 - 矮人松糕

矮人松糕:松糕,即白糖肥肉松糕。制作此点心的老师傅个子很矮,故称矮人松糕。早在1943年抗战后期,他在五马街口设摊,边炊边卖很是出名。此点心选用当年纯糯米,拌以猪臀肌肥肉丁(肉先加盐腌渍20天)、上等桂花和白糖。此点心特点是松软绵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老少皆宜,所以,不愧是温州的名小吃啊!!!
  松糕,即白糖肥肉松糕。据说,这矮人松糕发明自抗日战争后期,那时有个温州人叫谷进芳,在城区五马街口设摊制作松糕,以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出名。因为谷进芳个头矮小,就称他做的糕为矮人松糕。此点心特点是松软绵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老少皆宜


(* 如果你嫌自己太高,吃了也许会变矮一些也不定。)

温州特色小吃介绍(一)

温州除了有经典美味的菜色外,温州小吃也种类繁多,计有松糕、米面、炒粉干、马蹄松、灯盏糕、鱼圆等四五十个品种。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鱼圆、矮人松糕、胶冻、敲鱼等。这里就为大家介绍几款可能你早已吃过或还没试过的小吃。

~~~~~~~~~~~~~~~~~~~~~~~~~~~~~~~~~~~




温州特色小吃 - 楠溪素面
楠溪素面煮出来看似和普通的面条无甚区别,但它做的过程可是不一般。素面做好之后,必须在太阳下暴晒几天。这个时候,白色的素面挂满了村前院后。纤丝翻飞,素面飘飘的场面很是赏心悦目,堪称楠溪一景
有关历史:
温州人对素面并不陌生。温州各地均有生产,不过论其品质之优,首推永嘉楠溪素面。楠溪素面,其成品常被交叠成“8”字形,因此又称“8”字面。制作素面是楠溪两岸村民历代传统的家庭副业,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在南宋末年,永嘉民族英雄陈虞之在历时三载芙蓉南崖扎寨抗元时,就曾用白纸代素面晾在竹竿上而计退围攻的元军,成为古今美谈。这说明那时候,楠溪素面就已经非常普及了。楠溪素面,细如银丝,洁白柔韧。素面烧法简便,男女老少皆会,先配好汤料,等水烧开后再下面,煮沸即熟。然而不可久煮,不然的话会烧成糊状而索然无味了。素面熟时晶莹柔滑,口感极好。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素面本身已经搀杂了盐而呈咸性,故在煮食时无需再放盐,这与粉干的烧法不同。楠溪沿江居民历来将素面视为食中上品,常将素面招待客人。在永嘉农村,过去人们走亲访友时常以素面相赠。在妇女坐月子时,做外婆的免不了要提上一长筒篮交叠成“8”字形的素面,俗称为长寿面以讨吉利。而媒人在说媒成功之后,常会美滋滋地去新娘家喝素面汤
(* 这道好,很清淡。)

温州菜介绍(四)

温州菜~三丝敲虾
原料:
大虾,火腿丝,香菇丝,青菜芯。

制作:

1。将大虾去壳和头及中间的那点泥,沾上干淀粉用小木炊敲成片片
2。把虾片放沸水里煮熟,拿出来放冷水中。
3
。在炒锅里放少许的油,将青菜心炒一下加水,放进精盐,料酒用中火烧开,拨去浮沫,然后
   放入火腿丝,香菇丝,大虾片,味精,淋点香油,起锅就可。
4
。盛盘的菜红的红,绿的绿,黑的黑,白的白。
此菜为“三片敲虾的的“姐妹菜”。

温州菜介绍(三)

温州菜 - 三片敲虾

主料:河虾500
辅料:火腿40克鸡胸脯肉40克香菇(鲜)50克小白菜50
调料:黄酒15克盐6克味精3克淀粉(蚕豆)10

制作:
1.河虾去头留尾剥壳,剔除沙线,用清水洗净,沥干水,拍上干淀粉,用小木槌逐只轻轻敲成扇形片;
2.锅置旺火入水烧沸,将槌好的虾片入水氽熟,捞起转入清水中过凉;
3.熟火腿切成菱形片;
4.香菇去蒂,洗净,切成菱形片;
5.鸡脯肉入水锅煮熟,切成菱形片;
6.小白菜择洗干净,大的一部两半;
7.炒锅置旺火,注入清水烧沸,复将敲虾落锅焯一下,沥去水;
8.另取炒锅一只,置中火上,加清汤800毫升,下敲虾,加精盐、黄酒、火腿片、鸡脯片、香菇片和小白菜,烧沸后撇去浮沫,放入味精即成。


制作提示
1.敲虾片,干淀粉用量不要太多,以不粘砧板为准,必须用小木槌敲制,薄而成形且均匀;
2.需准备200克淀粉,作敲虾片用;
3.虾片在开水中氽时水要多,火力旺,否则易脱浆成糊状,清汤制成的敲虾红绿相映,别有情趣。

历史文化
敲虾,将鲜虾剥壳留尾,沾上干淀粉,用小木槌敲制成虾片,再用氽的烹调技法使虾肉色白透明,虾尾鲜红呈扇形,故又称凤尾敲虾玻璃虾扇三片敲虾是汤菜,敲虾另配鸡脯片、火腿片、香菇片等调味,鲜美爽滑,清澈见底,乃温州传统名肴,与三丝敲鱼为姊妹菜,闻名中外。

温州菜介绍(二)

(二)温州菜 - 清汤鱼圆

选用鲜鱼肉(黄鱼、鱼、鲤鱼均可)为主料,加少许蛋清、精盐、黄酒制成白丸子,如鸽蛋状。此菜有多种花样,清汤鱼圆是本色莱,即白丸子加鲜美的清汤。此外,可用红菜(红萝卜)将白丸子装饰成金鱼,菜名游动金鱼白丸子又可作为三鲜的配料。
制作:
1.鱼宰杀剖洗净,从尾部沿背脊骨剖成两爿,去掉鱼头,批去脊骨与肚裆,将鱼肉洗净;
2.在鱼尾部用钉将鱼固定在砧板上,用刀刮取鱼泥约250克,置新鲜肉皮上,将鱼泥排剁至起粘性;
3.将鱼泥放入钵中,加水200毫升懈开,放精盐,顺同一方向搅拌至有粘性;
4..再加水200毫升,搅拌至鱼泥起小泡时,静置510分钟;
5.再加水100毫升,继续搅拌均匀,加入味精、姜汁水搅匀待用;
6.锅中舀入冷水1500毫升,将鱼泥挤成大胡桃似的鱼圆24颗,入锅用中小火渐渐加热氽漾成熟(中途将鱼圆翻身,使成熟致);
7.清汤750毫升放入炒锅,置旺火上烧沸,把鱼圆轻轻放入锅中,加精盐、味精及择洗干净的豌豆苗(或菜心),然后盛入品锅,熟火腿片与豆苗置鱼圆上面,交叉成三角形,中间放熟香菇一朵,淋上熟鸡油即成。
温州的鱼类菜肴,除以上传统名菜外,还有著名的三鱼一蟹。它们是凤尾鱼、石斑鱼、鲥鱼和梭子蟹。

温州菜介绍(一)

所谓“民以食为天”,让我们也来介绍一下温州的特色美食,让大家对喜爱的家乡菜有进一步的认识,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试着煮来大快朵颐一番!
       
                                                    【温州菜简介】

温州的鱼类食俗,源远流长,传统深厚,见于史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史记货殖传》载:楚越之地,饭稻羹鱼,果蔬赢蛤…”说明当时人们不仅会制作以鱼类为原料的鱼羹,而且还以果蔬赢蛤作为佐餐食品了,张华的《博物志》中也说:东南之人,食水产鱼蚌螺蛤以为珍味,不觉其腥,《逸周书王会解》欧(瓯)人蝉蛇,顺食之美且瓯文蜃,说的是当时的瓯越人,吃蛇、蛤为生,认为是上等珍品,后来经过温州历代人民的创造、丰富,以鱼类为主的食俗又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高,逐步形成了菜系,并一直传承至今。瓯菜是在长期的温州民间食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古籍记载和调查,在清时已初具雏形,当时,以海鲜人的菜肴已十分流行,建国后,经过厨师们的努力创造,于80年代终于完成了瓯菜的定型,奠定了以海鲜入为主:轻油轻芡,重刀工;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细巧稚致的地方特色,并跻身于全省菜系的行列。90年代,温州瓯菜又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绩,名厨辈出,并以全国瞩目的地方菜系驰名国内外,现瓯菜的烹调方法达30多种,己列入《中国菜谱》的名菜46个;同时,还拥有各种瓯菜多达250个,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瓯菜菜系。以温州风味为代表的温州菜,在菜肴上种类繁多,但大多采用近海鲜鱼与江河小水产类,活杀活烧,其传统烹调方法擅长于鲜炒、清汤、凉拌、卤味。

。。。。。。。。。。。。。。。。。。。。。。。。。。。。。。。。。。。。。。。。。。。。
(一)温州菜 - 炸溜黄鱼

原料
黄鱼1750克,荸荠白100克,虾米15克,青豆15克,葱白段15克,绍酒50克,酱油50克,白糖50克,醋50克,白汤150克,干淀粉75克,湿淀粉25克,素油1250克(耗约200克),蛋黄1个。

制法:
1)将黄鱼去鳞、鳃,有肛门处割一小口(以割断鱼肠为度),从鳃处拉出内脏,洗净揩干,在鱼身两侧剞上牡丹花刀,抹上酱油、酒适量,稍清。荸荠白切指甲片,虾米用热水浸软。

2)炒锅置旺火上,下油烧至八成热,把鱼先抹上蛋黄再粘上干淀粉,入锅炸至外松脆、里嫩熟时,捞起放入盘中。在炸鱼的同时,另起一锅置火上烧热,放少许油投入葱段、荸荠白稍炒,再加虾米、酒、酱油、白汤,用醋调湿淀粉勾芡,汁稠时加入热油推搅起大泡,浇于鱼身上即成。

特点:

热鱼浇热芡,吱吱作响,声色俱佳,松脆鲜嫩,酸甜可口。系浙江风味。



23.5.12

诗词欣赏(一)

原来古代文人雅士也到过温州,并挥洒下无数文章诗篇,那咱们这里就摘录一些以嚮会员读者朋友们,让大家也可以从文字中认识并感受一下温州的“山明水秀,人文荟萃”。

【宋】陆游~至永嘉

樽酒如江绿,春愁抵草长。
但令闲一日,便拟醉千觞。
柳弱风禁絮,花残雨渍香。
客游还役役,心赏竟茫茫。

【唐】顾况~永嘉

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
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

【宋】刘宰~题永嘉诗壁

石泉飞下宝莲宫,似听钧天奏未终。
千古风流谢康乐,可无屐齿此山中。

【宋】林景熙~鹿城晚眺

古城仙鹿远,百感赴斜曛。
海气千年聚,山形九斗分。
神鸦饿啄藓,宰木蠹藏云。
何处鸣钲发,春屯又易军。

【元】李晔~发鹿城

江山潮初落,好风吹客船。
孤城辞白鹿,小县入青田。
山气晴疑雨,滩声断复连。
沙鸥休笑我,诗思正相牵。

17.5.12

2012厦门福州游与温州祭祖探亲之旅

2012年3月28日至4月4日间,我会交际许定联负责主办了一个到中国厦门福州游与温州祭祖探亲之旅。由于正值清明时节,在旅游后又续程回乡祭祖,此正反映了我会同乡对华族的儒家孝道精神之重视,而这也是我会一贯遵循的传统价值观。
据知,在回到温州永嘉时,永嘉县副县长周俊武、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王澄荣、侨务办公室主任黄少林等都出席了迎接回乡团员们的招待宴会,一番盛美酒宴、酣畅淋漓,气氛融洽!双方代表亦当场交换了纪念礼品,以此标志着海外侨乡与故土的血浓于水之情。

16.5.12

2012妇女组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

我会妇女组为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在三月十日(星期六)晚上八时,在会馆举办了庆祝晚宴,筵开八席,热烈欢庆这个备具意义的节日。
是日,刚巧也有妇女组的成员“美兰姐”生日,主任陈红亦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庆祝,一时给晚会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2025-2026-就职典礼暨职董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2025-2026就职典礼暨职董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2025年1月12日举行 会长交接仪式    财政交接仪式                                                                                      ...